真實信息怎樣才能跑贏流言
文/魏英傑
日本地震引發核電站危機,引起國內公衆高度關注,核電廠災害會不會對中國環境造成放射性影響,更是成爲熱議話題。在網上,各種言論被大量轉載、討論,其中不乏沒有切實根據的流言蜚語。而這些流言也已對現實生活産生嚴重影響,各地發生搶購食鹽風潮,即爲個中壹例。
在這情況下,真實、權威信息怎樣才能跑贏流言?毫無疑問,謠言止于信息公開。政府首先應當把真實情況公之于衆,才能讓公衆對相關危機有科學了解和理性認識。而就傳播手段而言,權威信息有必要借助各種信息渠道,通過形象通俗的表現形式進行傳播,才能取到最好的效果。
在這方面,國家環保部從15日起,除表格式的報告外,以“彙總圖”的形式發布全國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值,可謂成功範例。在這張彙總圖上,各地相關數據均以直觀的綠色曲線和藍色柱體加以呈現,這讓人壹目了然地了解到國內輻射環境水平。這樣的做法,自然有利于傳播權威信息,平息各種流言。
謠言往往壹句話就能夠産生極大“殺傷性”,而權威真實信息的傳播卻需要以科學性爲前提,以政府公信力爲依托。此前,微博上流傳日本核危機相關言論,LV包 LV包包 LV gucci包 gucci包 萬華區汽車貸款 中正區汽車貸款 中正區當舖 萬華區當舖 中和汽車借款 中和當舖 永和汽車借款 永和當舖還配以形象的圖片,其傳播威力更是不容小觑。筆者近日在微博、Q群和論壇上,就經常收到這類信息。特別是,壹般人對核電廠及相關知識備感陌生,難以憑借自身知識進行理性判斷。這更需要相關部門和機構高度重視、謹慎應對,既要以科學數據說理,也要以通俗形式傳播,否則就很難起到應有效果。
例如,此前有相關機構稱“中國反應堆廠房可抗萬年壹遇地震”,這種說法就算成立,無疑會也遭受公衆的心理抵制,進而讓人産生質疑情緒。相反的,當浙江遭遇搶鹽風潮,該省副省長、組織部長立即通過微博告訴大家不用慌,該省鹽業集團公司也馬上啓動應急機制,通過報社和微博緊急進行辟謠。爲了讓老百姓進壹步了解核與輻射事故防護相關知識,該省隨即開通了96301科普宣傳熱線。這些措施對阻遏謠傳、應對事件,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自非典事件以來,謠言止于信息公開的理念就已深入人心。日本核電站危機再次提醒了,只要始終堅持信息公開,輔之以科學化、通俗化傳播手段,各種流言就會失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