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救狗事件:壹個意味深長的結局

  4月15日上午,壹輛裝載著520只狗的貨車,被動物保護志願者攔截在京哈高速公路通州路段。經確認,這500多只小狗爲狗販收購,准備販賣到東北地區供人食用。隨後,300多名志願者陸續趕來,試圖解救車上的小狗。後經警方介入,證實車輛和狗只的運輸及檢疫手續齊全,志願者和警方沒有恰當的法律依據強行扣押車輛、解救小狗,志願者的解救工作陷入了僵局。直至次日淩晨,志願者終于與車主達成協議,以10萬元的價格整車買下所有小狗,並送往小動物保護組織的安置基地救治。
  至此,這壹事件形成了壹個階段性的“多贏”結局。首先,小狗得到解救,志願者的愛心行動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其次,狗販的合法利益沒有以“愛”的名義受到侵害;再次,警方尊重法律賦予狗販和車主的合法權利,沒有迫于現場志願者的聲勢而變通行事,維護了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然而在壹定程度上,這壹階段性的完滿結局卻只是壹個開始,接下去的難題和爭論仍將繼續。
  相比300多志願者齊聚京哈高速路解救“狗狗”的壯觀,因此事而激起的網絡輿情卻多少有些令人意外。浏覽各路網絡論壇、微博和新聞留言,對志願者的救狗行動,竟然是批評者多而贊同者少,而批評者的質疑則大多集中于兩點:壹是志願者的愛心和金錢爲何花在狗身上,卻不肯施與需要救助的人;二是志願者爲何只救狗而不救助同樣面臨宰殺命運的豬、牛。
  在上述兩個诘問中,前者未必成立,志願者投入精力、財力救狗,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曾或不願幫助需要救濟的弱勢人群,他們中的某些人,可能同時也是最熱心幫助他人的愛心人士。
  但後壹個诘問卻切實指向了救狗行動隱含的某種悖論。僅就理性而言,志願者的救狗行動在邏輯上確實無法自洽:“狗狗”是需要解救的“小生命”,難道那些同樣待宰的豬、牛、羊們就不是“小生命”?大張旗鼓地救狗,卻默認對豬、牛們的屠宰,其間的標准究竟如何界定?面對質疑者的類似诘問,志願者們很難以“動物權利”爲理據論證救狗行動的合理性。
  然而世間萬事並不全然以理性爲唯壹依據。對于愛狗人士而言,情感上可以接受對豬、牛的屠宰,甚至可以坦然享用壹塊火候恰好的牛排,卻無法容忍對“狗狗”的虐待、宰殺,可能就是他們熱心救狗的全部依據。在壹定程度上,這種厚此薄彼的取舍,可以視爲社會中部分人的“偏好”,而壹個寬容、和諧的社會,不僅能夠尊重LV包 LV包包 LV gucci包 gucci包 萬華區汽車貸款 中正區汽車貸款 中正區當舖 萬華區當舖 中和汽車借款 中和當舖 永和汽車借款 永和當舖、容忍這種偏好,而且可能逐漸使其成爲更多人普遍接受的價值,甚至逐漸形成社會共識。實際上,大多數所謂社會共識,恰恰是少部分人的某些“偏好”,經過不斷的宣傳、博弈、普及,才逐漸成爲無須論證的“普世價值”。譬如即使在被志願者視爲動物福利榜樣的西方社會,目前也僅僅在不食用狗肉上達成了普遍的共識,至于豬、牛等動物所能享有的“福利”,還不過僅限于死得比較幹脆和舒服而已。
  因此,愛狗志願者有選擇愛狗的權利,其他人應該對他們的這種選擇予以充分的尊重,哪怕他們無法在邏輯上充分論證其行爲的合理性。同理,在愛狗和不食用狗肉尚未形成社會普遍共識的前提下,愛狗人士的行動,仍然不得不恪守不侵害他人利益的邊界。
  以此重新檢視此次救狗行動的結局,就尤其顯得意味深長。它的“多贏”結局不僅是當下社會現實下可能達至的“最不壞”的結果,而且堪稱在法治秩序下解決不同群體間觀念和利益沖突的範本。
  當然,爲了實現這個“最不壞”的結果,愛狗人士不得不付出了沈重的經濟成本,而且未來將不得不面對如何安置這些小狗,並爲其尋找出路的難題。但是,在壹個沒有共識的社會環境中堅持自己的“偏好”,這也是不得不付出的代價。如果堅信愛狗及至愛壹切動物,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向,則這些經濟成本更可視爲先驅者爲文明進步所作的奉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q21158 的頭像
    wq21158

    wq21158的部落格

    wq211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