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唐宋詩詞與穿越
 
“幸福成都行”,今天早上從錦江區三聖鄉紅砂村出發,遊覽過“農家樂”發源地郫縣友愛鎮農科村之後,接着參觀、體驗都江堰災後重建點村民的生活,最後來到了崇州古鎮街子鎮。

在細雨溫潤的天氣中,在油菜花嬌艷欲滴的季節裡,在熱情好客的東道主帶領下,漫步走在綠樹掩映的村莊道路上,跟來自天南海北的舊雨新知作着輕松隨意的交談,間以插科打諢,笑語聲喧,實在是人生一大快意事!都說成都人幸福指數名列全國前茅,這一天的時間裡,我的幸福指數未必比成都人低多少!

到了街子古鎮,我的幸福指數,更是飆升到了幾乎令我飄然欲仙的高度。因為,我體驗到了一種穿越時空的奇妙感覺。

街子古鎮,因為地處成都平原中心,號稱“蜀中之蜀”,古代是蜀州(崇慶、崇州)治所。蜀州,唐代曾經叫蜀川。“初唐四傑”之首王勃名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很多書中,“蜀川”都寫作“蜀州”,實際所指都是今街子鎮一帶。但是有學者考證,王勃送杜姓朋友來這裡任二把手那會這裡叫“蜀川”,若幹年後才改為“蜀州”的)。來成都之前兩天,給外國學生講《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其中的蜀川,即“風煙望五津”中“五津”實際所指的街子鎮,對我而言,還只是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地名。沒有想到,轉眼之間,我已經置身此地,並且在豐盛而地道的川菜大餐之後,跟許多意氣相投的朋友坐在臨江而築的一家茶館裡,喝着茶,聊着天。當地的一位朋友用手一指,說江的下遊方向不遠就是“五津”之一所在地。唐代詩人王勃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貌似豪放,其實不過是強顏歡笑,假裝瀟灑,意在掩飾與安慰:掩飾離別的悲傷,安慰遠行的好友。可以肯定,送者與行者,心中的滋味都並不好。“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兩句,便是最好的證據。一千四五百年之後的今天,有了便利的交通,北京飛到成都只需兩個多小時,成都市區到街子古鎮,不過一個小時的車程。此時此刻,我所享受的,可謂“天涯若比鄰,海內會朋友”。我心中的愉悅和快樂,是不帶絲毫悲戚與憂傷成分的,我比王勃幸運一百倍!

我新近出版的著作《歌者的悲歡——全面解讀唐代詩人》中,講到了晚唐一位行為怪異的詩人唐求(一作球)的故事:生活在公元十世紀初(唐哀帝天佑年間)的唐求,淡泊名利,酷愛吟詠。平日喜歡把自己所做的詩,寫在紙上後,捻成團狀,投進一個大葫蘆中。晚年患病,不知道是因為精神恍惚,還是為了存世有意為之,將貯存了許多詩作的大葫蘆投入江中。口中祈禱:“此瓢倘不淪沒,得LV包 LV包包 LV 中正區汽車借款 中正區當舖 萬華區汽車借款 萬華區當舖 中和汽車借款 中和當舖 永和汽車借款 永和當舖 gucci包之者方知我苦心耳!”葫蘆漂到一個叫新渠的地方,果然有人認得這是唐求唐隱士貯存詩作的葫蘆,于是駕扁舟,將其打撈起來。可惜的是,由于江水浸泡太久,只能辨認出其中的百分之二三十,百分之七八十都無法辨認了。史書上說,唐求是成都人。具體是哪裡人,我沒有考證過。但據街子鎮的朋友說,唐求就是本鎮人,他將貯存詩作的大葫蘆投入其中的,便是鎮子邊的那條小河。連投擲的地點,都能言之鑿鑿。

還有宋代大詩人陸遊,入蜀之後,曾經兩度在此地擔任通判一職,留下了若幹膾炙人口的詩詞作品,其中最令崇州人自豪的是“江湖四十餘年夢,豈信人間有蜀州”兩句。據說,《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的創作靈感,也來自此地。此外,陸遊還有若幹風流故事流傳至今。故事之一,對方是一位俏麗的尼姑。當地一位朋友開玩笑說,陸遊“放翁”的雅號,便是因為他在此地有風流放盪之名而自我解嘲所起。我認為,很可能,著名的《釵頭鳳》詞(紅酥手,黃藤酒……),便是在此地吟出的“贈妓之作”。

當地文獻記載中,還有不少文人騷客曾經在這裡盤桓,恕我不能一一列舉。

多少從前書中事,不意都到眼前來。此情此景,真是妙不可言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q21158 的頭像
    wq21158

    wq21158的部落格

    wq211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