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適用墓,人鬼債未了
房價剛剛供完還來不及享受就要準備供墓地了,真是生為房,死為墓,不生不死最殘酷。又一年清明節,掃墓祭祀等一系列事情都提上日程,最矚目的無疑是墓地使用20年的事實,現在連墓地是有期限的,到期續費是天經地義,然而有人戲謔“生前的家70年,死後的家20年”,可見真是活着要為房子奔波,當“房奴”不說。死後也難有安身之地,繼續當“墓奴”。
中國人的傳統習慣,決定了對于死亡有特別的祭祀形式——墓地,古代帝王甚至都會在死前數十年就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現代仍不乏很多人選擇墓地這種形勢作為自己死後的家園,這算是對逝者的一種紀念形式,也是對自我存在的證明。
着實令人尷尬的是,中國墓地的使用年限並不是永久的,甚至比住房的年限少了好幾倍,更加諷刺的是,住房期限到了可以搬家,畢竟人還活着,但是墓地到期了,難道逝者能自己出來搬家,到時候豈不是要陰陽相通了。
“房奴”當完了,還要接着當“墓奴”,人們常說一死百了,現在看來這句話也是很有問題的,然而最關鍵的問題是,死了要怎麼賺錢繼續養活自己的墓呢?後人供養續費固然是一種策略,但是“子子孫孫無窮盡”不過是LV包 LV包包 LV 中正區汽車借款 中正區當舖 萬華區汽車借款 萬華區當舖 中和汽車借款 中和當舖 永和汽車借款 永和當舖 gucci包愚公的理想,照現在這種計劃生育的指標,子孫的繁衍是很容易斷裂的,如此看來,苦心維持住自己死後的一個小房子當“墓奴”實在是沒有什麼意義和價值。
其實,算起來,墓地的存在也算是“封建迷信”,它的存在是對鬼神間接的一種信仰和敬畏,是要堅決掃除的,只是由于中國固有的傳統思想太過根深蒂固,很難徹底根除,墓地作為最後封建勢力最後的一塊陣地,必然將隨着其有限的使用年限迎來自己的“大限”,屆時,大家盡可以為自己尋找多樣化豐富的墓地,海葬、天葬是已然流行的,也可以把自己的骨灰做成器具等生活用品,留給後人使用,也算是有個紀念,當然,直接捐獻遺體也是一個高尚的不錯選擇。
活着的時候必須有一個能遮風擋雨的地方,死後大可就不必如此將就,畢竟,沒有感覺的軀體多佔地方也是浪費,還給後代徒增煩惱,最重要的是還要繼續當“墓奴”,與其如此,還真不如堅強的或者,如若不能堅強的活着,就要舍棄墓地這種百無一用的“家”,方能一死百了。